第(3/3)页 武舒说道:“封地最重要的就是人和物,人口方面我们无能为力,只能从财物方面提供帮助。” 如果道教能帮助诸侯王搞到人口,恐怕第一个睡不着的就是李世民。 倒是可以提供部分人才,可诸侯王最缺的其实就是基层人口,其次才是管理人才。 陈景恪沉思了一番说道:“这里也不是没有人,琉球群岛上就有土民,据估测应该在一万到三万人之间。” “这些土民还过着原始生活,以部落分居在各地和各个岛屿,相互之间交流也比较少。” “如果征服他们,就能把封国的框架搭建起来。到时在施以教化,给他们取汉人的姓名,穿汉人的衣服,说汉话……” “再从中原移民一两千户过去与其杂居通婚,不出十年这些原始人就会变成唐人。” “道教可以选派一些语言天赋好的人,去学习他们的语言,以便于传播道教信仰……一旦这些人皈依我教,后续的操作就非常容易了。” 武舒连连点头道:“这个办法好,既传播了我教,又帮助诸侯王吸纳土著解决人口问题……只是这种方法对筑紫国这边的人怕是不好用啊。” 陈景恪笑道:“有用,怎么会没有用。你太小瞧中原文明的强势,对周围藩属国的吸引力了。” “只要我们承认他们属于华夏的一部分,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主动融入我们。” “我在《华夏文明》这本书里写了,整个倭奴区域的人都是先秦后裔。” 徐福率三千童男女以及诸多船工、将士登上倭奴岛,和当地土著联姻演变成了现在的倭奴人。 大唐已经有意识的在把《华夏文明》这部书扩散出去,基本没有哪个藩属国会否认。 相反,他们都非常高兴。自家祖祖辈辈当蛮夷,摇身一变成华夏后裔了,怎么可能会不高兴。 “且筑紫国之前被倭奴国给消灭奴役过,那里的百姓对倭奴国非常痛恨,但又畏惧对方的强大……他们只会更加的向我们靠拢。” “筑紫国主愿意让出五分之三的土地给大唐,就是希望我们在那里建立封国,帮他们抵御倭奴国的入侵。” 说起这件事情,武舒依然有些不敢置信,道:“这些土地真的是筑紫国主主动让出来的?” 陈景恪肯定的道:“这还能有假,当时我们说要在这里建几个封国,那筑紫国主比谁都高兴。” 武舒不解的道:“为什么?那可是他的国土。” 陈景恪解释道:“那些土地本来就不是筑紫国的,倭奴岛那片弹丸之地,最多的时候分成上百个国家,最小的还没有我们这边一个村子大。” “筑紫岛上最早的时候也有好几个国家,后来被倭奴国征服……我大唐只出手帮助筑紫国复国,其他国家都默认灭亡了。” “当时为了方便管理,把整个筑紫岛(九州)都暂时划归筑紫国管理,实际上那些国家的百姓并不认可筑紫国。 “尤其是上次苏我入鹿来袭,筑紫国主只身逃走,更是让他彻底失去了人心。” “那些地方实际上都是大唐的远洋舰队在管理,说是筑紫国主让出来的,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合法性找了个借口。” 那片土地原本属于倭奴国,如果大唐出兵占领还分封诸侯王,说出去太不好听了,还会引起部分藩属国惶恐。 现在假托这些地都是筑紫国的,再由他们主动送给大唐寻求庇护。 至少面子上能说的过去,法统上也不存在任何问题。 武舒恍然大悟:“原来如此,如此想来,那里的人应该也很欢迎大唐的诸侯王过去。” 陈景恪说道:“对,听到大唐要在这里建立诸侯国实行统治,那里的人都很欢迎。” 不欢迎的少数贵族也是害怕失去权力,然后他们就真的失去了权力。 不光是权力,有些比较排斥大唐的连命都没有了。 而操作这一切的,正是大唐水师驻筑紫国水师都尉刘仁轨。 说到这里,他不禁赞道:“刘仁轨果然不愧是上马为帅,下马相的大才啊。” “确实是难得的人才。”武舒对这些了解并不是很清楚,所以感触不深,只是简单的附和了一句就问道: “朝廷准备给各诸侯国多少人口?” 陈景恪说道:“王国两千户,公国一千五百户,侯国一千户,伯国及以下五百户。” 武舒思考一番,道:“这个数字确实不错,既能让诸侯国搭起架子,又不会对朝廷有太大的损失。” “对我教来说也有好处,直接让传道者去那里传教,然后再送一些农具、耕牛等资源即可。” 事情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并不容易。最麻烦的还是安抚当地的民心,完成对他们的教化。 即便道教很擅长做这个,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,只能徐徐图之。 (https://.23xstxt./book/41162/41162473/760326891.html) .23xstxt.m.23xstxt. /66/66781/19382871.html 第(3/3)页